台北爬爬客兒童館遛小孩論壇
標題:
两岸文化交流无障碍沟通:台灣小朋友也看喜羊羊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2-1-4 20:18
標題:
两岸文化交流无障碍沟通:台灣小朋友也看喜羊羊
中汉文化的血脉,是两岸同胞无停滞沟通的基因暗码。一条台灣海峡與60年的韶光,都阻隔不了相互的心有灵犀。
两岸文化交换
穿越時空的使者
感情纽带
民族同享的影象
5月15日,北京孔庙。
60位身着古代學生服的學童,齐声朗读《門生规》;大陸丝竹名家埙琴合奏《幽兰操》。朗朗童声,悠悠古樂,回荡在古树参天、屋宇俨然的孔庙。
這是“两岸汉字艺術节”消息公布會,主理者的放置,既是向文化宗師孔子遥致敬意,也是作為後世子孙對先先人贤肃静慰告。
“客岁到台北,瞥见处处是‘汉字艺術节’的旗子。” 世界汉语讲授學會會长许嘉璐说,“我就想,什麼時候两岸可以配合举行這個艺術节。没想到,一年時候就實現了。這是台海和平成长、两岸走向互信的证實。”
就
治療頸椎病
,在两岸學者泛论汉字艺術的時辰,台中县大甲镇澜宫,正在举行“全世界妈祖文化拍照大赛作品展”,取自两岸妈祖文化交换重大事務的300多幅圖片,将在這里展出一個月。
妈祖是中國影响最大的帆海庇護神,在台灣具有上万万信众。圖片看来海不扬波,20多年前的真實故事倒是波澜澎湃——1987年,台灣宜兰南邊澳港,军警在一艘渔船中查扣了来自豪陸的5尊妈祖神像。依照划定,走黑货品一概焚毁。渔民们四周陈情,终究令政府網開一壁,将神像奉祀南天宫。
1989年,南天宫决议護送5尊妈祖神像回外家——大陸湄洲祖庙。因台灣政府不容许直航大陸,南天宫以妈祖海上环島弘法的名义,寂静赴大陸“谒祖刈香”。
是年夏历四月月朔,一支19艘插满黄色旗帜的船队,载着5尊妈祖神像浩浩大荡出發。颠末一天一晚上的航行,船队超過台灣海峡,直抵莆田。大陸為没有证件的台灣渔民特事特辦,讓這支数百人的“谒祖刈香”队顺遂抵达湄洲島。
四月初六,载着百余座湄洲妈祖兼顾神像的船队欢欢樂喜返回台灣。固然,海员被处两個月到四個月不等的徒刑,却在全島引發颤動,南天宫从此香火壮盛。
1997年1月,湄洲妈祖金身首度跨海赴台,100天時候里,遭到台灣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跪拜,成為海峡两岸間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風俗交换勾當。
中國國民党声誉主席吴伯雄曾说,“文化,是一個民族配合分享的影象和豪情。”家喻户晓的孔子、草根信仰的妈祖,對這些影象和豪情而言,時候與空間都不是間隔。
心灵對话
沟通两岸的桥梁
本年5月初,杭州西子湖畔,大陸熔铜艺術家朱炳仁與台灣雕塑家杨奉琛作品联展“两岸两人艺術展”在此揭幕。无独占偶,5月下旬,北京前門,一場名為“山外山中”的画展行将展開。主理者出格筛選了大陸艺術家徐龙森和台灣艺術家郑在东,作為中國今世艺術新标的目的的個案钻研。
分開60年,中汉文化在海峡两岸各自抽枝绽開。如同多年未见的兄弟,两岸文化的對话,活泼有趣、耐人寻味。2009年,景德镇磁器精品曾超過海峡,與台灣磁器精品结合展出。這個小型展览使人大開眼界,景德镇作品瓷质细腻,字画功底深挚;台灣作品造型新颖,創意妙趣横生,中國陶瓷工艺在两岸各显妖娆。
两岸文化交换,不但是艺術的商讨。艺術家朱炳仁2003年就斟酌要為两岸瓜葛的成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颠末思考,他想到两岸之間最缺少的是沟通與交换。由此,他設計了一座铜桥,取名“同源桥”。
一侧刻着台灣中台禅寺惟觉长老题写的“金桥肃静通两岸”,一侧刻着大陸灵隐寺已故木鱼长老的“燕子将归認主人”,這座“同源桥”2007年事末由灵隐禅寺赠予中台禅寺,落户日月潭。
以同根同源的文化沟通两岸,是两岸不少有心人的所思所行。5月尾,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操辦的“成都大庙會”,将在台北拉開帷幕。向台灣公众先容大陸的人文風情,基金會已做了20多年。1987年,基金會第一笔援助的是凌峰拍摄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時,台灣還没有解严,援助一部先容大陸風土情面的记载片可能會受到財富没收甚至下狱的重罚。
基金會秘书长陈春霖先容,《八千里路云和月》直到1989年才在台灣公然放映。老一辈外省人从片中看到了魂牵梦绕的故里,台灣土生土长的新一代则看到了讲义上念過的山水河道。
基金會从此成為两岸文化交换中最勤恳的使者,陈春霖说,“咱们有很强的任務感,但愿搭建一個两岸文化交换的平台或桥梁,促成两岸文化界、學術界、青少年交换,促動两岸在傳承和宏扬中汉文化上联袂互助。”
在两岸有心人的鞭策下,从客岁起头,两岸故宫互访了。當两岸故宫互赠礼物時,两邊忽然發明,相互不谋而合選择了《清明上河圖》的复成品。分歧的是,北京故宫采纳的是张择真個版本,台北故宫選用的是清乾隆時代院體画的版本。台北故宫副院长冯明珠那時笑道:“《清明上河圖》里桥多,咱们必要桥来沟通嘛。”
追踪起来,是配合的文化基因,讓两岸交换時心有灵犀。也是這份自然默契,讓日月潭上的铜桥、《清明上河圖》中的木桥,超過了200多千米的台灣海峡,穿越了60年的岁月風尘。
精力共识
民族回复的祈盼
2009年11月,包含表演、展览等多种情势的“守望精力家園——第一届两岸非物資文化遗產月”系列勾當,在台灣热烈了近一個月。
蒙古族的长调、呼麦,苗族的芦笙舞,陕西的華阴老腔等,5場專場表演聚集大陸經典,有的观众看得百感交集。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是主理者之一,陈春霖说,“非物資文化遗產”在台灣叫做“无形文化資產”。這場勾當下来,讓台灣認
西紅花
,识了“非物資文化遗產”這個名词,也领會到比年大陸為庇護非物資文化遗產所做的尽力。
中汉文化是两岸中華後代承袭的配合遗產,它的發扬光大是两岸同胞肩负的配合责任。2009年10月,妈祖信俗、泉州南音樂成列入“人类非物資文化遗產代表作名录”,两岸公众欢欣鼓動的同時,若何庇護和傳承中華傳统文化,更成為两岸文化交换中的热點话题。
由台灣闻名作家白先勇改编、姑苏昆剧場表演的芳華版昆曲《牡丹亭》,几年来,接踵在大陸、港澳台和美國、英國等地演了180余場。這個樂成案例,讓人们看到了
三重汽車借款
,古老昆曲焕發芳華的但愿,更看到了两岸联袂互助宣扬中汉文化的庞大潜力。
“台灣的小學另有书法课吗?”5月15日,在京召開的首届“两岸汉字艺術节”座谈會上,中國艺術钻研院中國文化钻研所所长刘梦溪關怀地問台灣佳宾。
一样带着對古老夫字积厚流光的骄傲,一样怀有對電脑期間打击汉字的忧愁,说话學家、书法大家、出书人、作词人等汇集在一块兒,探究汉字艺術的将来。两岸專家學者有一個共鸣——汉字艺術的兴亡,關头在两岸的年青一代。
坐在鹤發學者中,台灣词作家方文山年青而另类。他说:“我建议,用普通文化的上風和普及性去包装、行销汉字艺術。”
古老的中汉文化,必定要罗致現代思惟及科技的养分。“2010年海峡两岸文化創意財產展”4月
台中借款
,尾在台北登場。由荣寶斋、老舍茶社、中華书局等构成的大陸代表团收成颇丰。
5月14日,62家文化創業者构成的台灣代表团加入了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國國际文化財產博览買卖會,這是台灣第二次组团設馆加入文博會。客岁文博會上,台灣文創精品不单扩展了在大陸的知名度,還缔造了1000万美元的商機。
“台灣小朋侪也看喜羊羊。”陈春霖说,不异的说话、文字,讓两岸在文創財產更有互助前提和機遇。“台灣阐扬創意上風,大陸阐扬市場和資金上風,两岸可以联手打造一個與美國‘好莱坞’、印度‘寶莱坞’比肩的,属于華人的‘華莱坞’,把中汉文化、东方美學,推介给全球。”
歡迎光臨 台北爬爬客兒童館遛小孩論壇 (https://yks-f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